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,中医称之为“臌胀”或“肝积”,是因肝脏长期受损,导致肝功能减退和肝脏结构改变的一种病症。在中医看来,肝硬化有许多典型的症状,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。
1. 腹水与腹胀
肝硬化时,肝功能受损,导致血液循环受阻,引起腹水的形成。患者常表现为腹部膨胀、腹胀不适。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失疏泄,导致气机郁滞,血液运行不畅所致。
2. 黄疸与肤色变化
肝硬化时,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,导致黄疸的出现,皮肤和眼球会呈现黄色。此外,患者面色晦暗,肌肤干燥无光泽,这与中医所言的“肝藏血”有关,肝功能减退,血液生化不足,肌肤失养。
3. 消化道症状
肝硬化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,导致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中医认为这是肝木乘脾土,脾胃功能受损的表现。
4. 肝区不适
肝硬化患者常感到肝区隐痛或刺痛,这可能与肝脏肿大或肝脏表面不平有关。中医将其归因于肝脏气血瘀阻。
5. 蜘蛛痣与肝掌
肝硬化患者的皮肤上可能出现蜘蛛痣,手掌也可能出现肝掌。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肝气郁结,血瘀不畅所致。
6. 全身症状
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体重减轻、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。中医认为这是肝不藏血,血不养筋的表现。
了解这些症状,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,及时采取中医治疗措施,如疏肝解郁、活血化瘀、健脾益气等,以期逆转病情。
上一篇:肝硬化警示:中医视角下的症状解读